百科
文章
話題
血小板(PLT)具有很好的聚集和黏附功能,主要參與人體止血和凝血,正常值範圍為(100~350)×10/L(10~35萬/mm),如果血小板偏高(血小板增多症)警惕急性化膿性感染、急性失血等疾病的發生,而若是血小板偏低則要警惕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疾病出現。
最近因為《工作細胞》這部動漫讓“血小板”再次走進大家話題中,不僅僅是因為動漫中塑造的萌噠噠形象的血小板,還因為血小板的作用及功能而被大家更加全面的瞭解,簡直讓朋友們無抵抗力的喜歡上了他。
其實血小板在人體中是血細胞中最小的一種,它是由骨髓巨核細胞的細胞質脫落之片段所形成的,雖然血小板體積很小但對於人體的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它具有很好的聚集和黏附功能,所以主要參與人體的止血和凝血過程,維護人體的健康。
血小板體積分佈寬度簡稱PDW,是反映血液內血小板比容變異的引數,其正常值為9-17,如果血小板分佈寬度在正常範圍內表明血小板體積均一性高。但要是血小板分佈寬度偏高則意味著血小板大小懸殊,常見於急性髓系白血病、巨幼細胞貧血、血栓性疾病等。
無論是血小板分佈寬度偏高還是偏低都暗示身體出現了一些異常,如放任不管則會造成很大危害。一般血小板分佈寬度偏低時多暗示血液中血小板開始減少,可能會造成患者出現頭痛、噁心、畏寒、嘔吐等症狀。
如果血小板分佈寬度偏高時則暗示血液當中的巨核細胞系統增值變得比較旺盛,常常在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綜合徵、血栓性疾病等上面會出現PDW增高的現象。
血小板壓積(PCT)是血小板平均體積(MPV)與血小板計數(PLT)的乘積。它主要指的是單位體積的血液中,血小板跟血液中其他的成分相比,一般血小板壓積的正常值為0.11到0.28%,通過針對它的檢查來判斷人體是否具有正常的凝血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血小板壓積可能會偏高或者降低,雖然說血小板壓積偏低時常見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疾病,但如果報告單上血小板平均體積(mpv)正常的話,這個指標沒有什麼意義的。
而當血小板壓積(PCT)偏高時,往往可能是因為血小板總數或者血小板平均體積增加所致,具體是否對人體有害要先查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一般只要針對性治療即可改善,不必過於擔憂。
平均血小板體積簡稱MPV,主要指的是某一單位內測定的每個血小板平均體積,該檢查在臨床上主要採用自動化血細胞分析儀測定,屬於血常規檢查。通過平均血小板體積大小的變化,有助於鑑別血小板減少的原因。
臨床上檢測平均血小板體積主要用於判斷出血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變化,以及某些疾病的診斷治療,其平均血小板體積(MPV)正常參考值為8.8~12.8fl,無論是該值偏高還是偏低都有著不同意義。
一般情況下,周圍血小板破壞增多導致血小板減少者平均血小板體積增高,由骨髓病變使血小板減少者平均血小板體積減低,在感染病人中,區域性炎症時MPV正常或增大,敗血症時則有一半MPV減低,如果MPV隨血小板數量持續下降,則為骨髓衰竭的徵兆,MPV值越小,提示骨髓抑制越嚴重。
血小板計數指的是在單位體積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數目,當判斷人體有無出血傾向和有無止血能力時需要做血小板檢查,而其中最為常見的是做血小板計數(PLT)。
通過檢測血小板計數的作用在於幫助臨床上止血和血栓性疾病的診斷和鑑別診斷,能從血小板計數增高、降低中及時的發現一些疾病。血小板計數正常值範圍為(100~350)×10/L(10~35萬/mm),採取的檢查方法為普通光鏡直接計數法。
臨床上針對導致血小板計數偏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如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感染等等,一般經過合理治療後,血小板數目會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
一般來說血小板計數偏高的危害不是很大,只要及時採取治療措施那麼這樣的情況是能很快改善的,而血小板計數偏低時就需要注意了,如果是輕微的偏低不需要用藥,明顯偏低,需要找出病因針對性用藥以免影響到凝血功能。
正常情況下血小板的正常值在(100到300)×10^9個/L即100~300×1000000000個/L,因為無論是血小板減少還是偏高的危害都不小,所以體檢時做一個血常規檢查來檢視下自己是不是存在血小板減少的情況。
本身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態結構和生化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較恆定的數量,在止血、傷口癒合、炎症反應、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過程中有重要作用。如果其正常數值偏低則暗示身體出現了一系列疾病,同時也會造成不好的危害。
血小板偏高又叫血小板增多症,指的是血小板計數升高,意味著血液中血小板異常增多,一般出現這種情況多暗示身體出現了異常,具體如下:
一般情況下導致血小板偏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分為生理變化與病理變化,一般生理因為主要是在運動、進餐後血小板會正常升高,女性的話月經期前、後血小板會降低,後又逐漸升高,運動後也會增高。
病理原因造成的血小板增多主要見於急性化膿性感染、急性失血、脾切除手術後、溶血性貧血、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等疾病,多數時候只要血小板含量在一定範圍內,其他檢測值正常的話,基本沒有大問題。
雖然血小板有凝血止血的作用但並非血小板越多越好,相反血小板增多還會為大家健康帶來威脅,常見的因為血小板增高的危害主要是誘發心血管疾病、引起肝脾腫大、自發性出血、引起血栓的出現等等。
當並非遇到的血小板偏高都會提示健康有問題,其實“多數人都只是單純的血小板偏高,不必驚慌”,如果發現血小板偏高最好綜合其他體檢結果以及本人病史而導致的病情異常,首先確定病因以免造成大的危害。
多數時候正常的血小板含量為100~300*10^9/L,略高於正常值的人,如果其他值正常且沒有其他病症,一般不會有什麼問題。但如果血小板數值偏高,尤其是在持續400以上,就需要特別注意觀察,定期檢查。
針對血小板偏高的治療方法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如果表現出來的只是輕度升高,想必問題不大,可以動態觀察,定期複查,如果非常想搞清楚,建議當地找血液專科醫生予以檢查確診,平時不宜太過滋補與熱氣食物。
因為造成血小板偏高的原因有很多,部分疾病也會導致血小板偏高,如慢性炎症、急性感染、出血等,這方面的治療主要以治療其原有疾病為原則,一般經治療後情況改善,血小板數目會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
多數時候針對血小板增多的治療方法以干擾素控制為主,這樣副作用最小。目前的治療建議中醫治療為主,如果中藥無法控制,再結合西藥輔助治療,具體的話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處理。
血小板低主要是指人體血液中含有的血小板含量過低,一般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約含有10~30萬個血小板,但由於多種原因導致血小板計數結果低於參考值下限,就是大家說的血小板減少。
本身血小板的壽命平均為8~12天,而如果因為某些原因而導致血小板過早破壞或消耗過多,慢慢就會造成血液中血小板減少,造成血小板減少的病因十分的複雜,類別也有很多,具體如下:
首先是血小板生成減少,主要是因為某些疾病導致的,如遺傳性的Fanconi貧血、先天性伴畸形無巨核細胞血小板減少症及May-Hegglin異常等,以及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浸潤、維生素B12、葉酸缺乏等等。
除此之外非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壞增加也是原因之一,如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妊娠、感染、嚴重燒傷等。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壞增加,主要是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HIV感染、週期性血小板減少以及藥物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等等。
血小板是人體非常重要的細胞之一,但出現血小板減少時一定要引起重視,因為它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比如導致血小板減少常見的疾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就會造成人體面板粘膜紫癜,嚴重者可出現鼻出血、牙齦滲血、嚴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狀。
當人體患有血小板減少症的一般症狀是皮下及黏膜出血,如面板淤斑、紫癜、口鼻腔及牙齦出血等,嚴重者可引起胃腸道大量出血和中樞神經系統內出血,危及生命,長期出血易引起貧血。
血小板低的參考值及病因
首先要知道血小板減少並不是一個獨立疾病,針對它的治療需要明確其病因才能採取合理的方式。無論什麼情況下在採取治療時,患者一定要保持心情的愉悅這樣保持心情的愉悅才能有好的效果。
另外食療對於血小板偏低的治療上也有非常神奇的效果,日常大家可服用一些參蓮粥、紅棗羊脛骨糯米粥、花生米燉紅棗等,除此之外生活中最好注意面板衛生,避免抓搔劃破面板引起感染。
NT檢查相關名詞解析 | ||||
人體酸鹼度 | 基礎代謝率 | 甘膽酸偏高 | 甲胎蛋白 | 血尿素氮 |
穀草轉氨酶 | 前白蛋白 | 轉鐵蛋白 | 鐵蛋白 | 梅毒抗體 |
單純皰疹病毒 | 風疹病毒 | 紅細胞 | 白細胞 | 甲狀腺素偏低 |
總膽汁酸 | 雌二醇低 | 血小板 | 血紅蛋白 | 血沉 |
eb病毒 |
四代試管
卵巢早衰交流群三代試管
優生優育攻略群高齡生子
絕經助孕攻略群無精/死精
顯微取精交流群冷凍卵子
生育力儲存經驗群出國生子
海外試管交流群大家都在搜